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依据:
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2:2005
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 21:2000
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JTG/T F81-01—2004
(1)在选择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何种方法时,应根据被测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及检测条件综合确定。
(2)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,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,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。
(3)当需要准确判定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,且有条件时,可**考虑采用钻芯法或采用钻芯法修正。
(4)当混凝土质量比较均匀时,可采用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。
(5)如果用钻芯法进行校核则可以提高度。
(6)当混凝土强度比较低时,不宜用抗拔法,因为此时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偏高。
混凝土蜂窝
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征
蜂窝有表面的、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,也常遇到水平的、倾斜的、斜交的单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,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,无水泥浆,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(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),石子间存在小于大石子粒径的空隙,呈蜂窝状,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。
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:
1、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,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;
2、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,因倾落高度太大而分层;
3、采用干硬性混凝土,或施工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严,尤其是水灰比太低;
4、模板不严密,浇筑混凝土后出现跑浆现象,水泥浆发生流失;
5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已有离席现象。
模板拼缝问题引起的混凝土质量缺陷现象及原因:
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,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,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,严重的出现孔洞、露筋的现象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:
(1)翻样不认真或无误,模板制作马虎,拼装时接缝过大。
(2)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,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。
(3)木模板制作粗糙,拼缝不严。
(4)浇筑混凝土时,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,使其胀开。
(5)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。
(6)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。
(7)梁、柱交接部位,接头尺寸不准、错位。